<s id="3dub2"></s>
      <sup id="3dub2"></sup>

       找回密碼
       立即注冊

      QQ登錄

      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      掃一掃,訪問移動社區(qū)

      麗江同城網 門戶 查看主題

      “不批作業(yè)”的老師們:教學正在成為一門副業(yè)

      發(fā)布者: 麗江同城網 | 發(fā)布時間: 2020-11-12 13:02| 查看數: 66837| 評論數: 0|IP:中國云南麗江

      “不批作業(yè)”的老師們:教學正在成為一門副業(yè)

      “不批作業(yè)”的老師們,不僅被無限精細化的教學任務榨干,而且被各種與教學無關的任務耗盡最后一口氣力。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雙軌運行的環(huán)境下,老師、家長、學生無人能從壓力中幸免。


      “教是我教,改是我改,我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,到底誰辛苦?”

      近日,江蘇某位父親的“退群宣言”引起家長們的廣泛共鳴——批作業(yè)、改功課、幫孩子做值日……尤其是小學生的家長群里,無休無止的“家長任務”能夠讓一個成年人瞬間崩潰。

      最讓這屆家長和網友困惑的是,“批作業(yè)”這種教師的本職工作,怎么也淪為了家長的任務?那些不批作業(yè)的老師們,到底都忙什么去了?


      我們跟兩位身在教學一線的小學老師聊了聊,發(fā)現“累成狗”是老師們的常態(tài),在沉重的教學任務之外,培訓、調研、考核、校園評比、校內外活動,外加24小時不停歇的家長群,常常讓老師們連軸轉到“虛脫”。

      “不批作業(yè)”的老師們,不僅被無限精細化的教學任務榨干,而且被各種與教學無關的任務耗盡最后一口氣力。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雙軌運行的環(huán)境下,老師、家長、學生無人能從壓力中幸免。

      教育精細化,老師累成“狗”

      “我們在學校都是跑著的?!?/font>

      35歲的小楊,從事小學語文教育9年。研究生畢業(yè)后,小楊留在家鄉(xiāng)——一座西北的十八線小鎮(zhèn)任教。3年前,小楊輾轉至杭州某公立小學,見證了不同區(qū)域教育的巨大差距。

      小楊前6年的教學經驗被重新改寫,“放養(yǎng)式教育法”在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早已被棄用,取而代之的是可以無限“細化”的“精細化教育法”。


      小鎮(zhèn)悠閑的教師生活一去不返,來到新學校的她,免不了一系列的高強度教研培訓,睡眠時間突然從之前的8小時壓縮到了6個小時,從大學起獲封的“睡神”稱號在近兩年被強行摘掉。

      教學設計、教學大綱、教學反思、授課日志、教學周計劃,“上課”這件事被分成了無數塊小蛋糕,不管課講得好壞,老師們首先成了方案填表專業(yè)戶。

      教研培訓五花八門,從語文教材培訓,到班主任基本功培訓、德育專題培訓、教師心理培訓等等,線上、線下“雙管齊下”。線下聽課需要規(guī)劃精密的行程時間表,遇到距離遠的學校,早飯午飯就在路上解決,地鐵上還不忘在各個群里回復家長和領導的消息。


      線上培訓課經常和自己帶的主課時間重合,所以小楊一邊上課,一邊靜音開著手機“放”培訓。每隔幾分鐘,小楊就瞥一眼手機屏幕,看看老師們有沒有發(fā)起連麥請求;趁學生寫字或者朗讀的間隙,小楊趕緊截圖、做筆記,一下課,再沖回辦公室,利用十分鐘的課間上傳培訓筆記。

      小楊沒想到,學生時代的拖延大王,沒兩年就晉升為了時間管理大師。

      一個老師在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技能,如今都可以被細化分類,然后逐個培訓,年輕老師們看似無需在摸爬滾打中跟老教師學習經驗了,但實際上,層出不窮、名目繁多的理論培訓就像給人強行“灌藥”,在小楊老師看來,強制培訓的效果反而不如在實踐中自行摸索。


      “年輕老師沒有時間談對象、感冒沒時間看病,工作快十年了,還是累成個狗。”小楊說。

      瑣事纏身,教學成為一門“副業(yè)”

      聽課培訓至少是教學任務的一部分,而各種與教學任務不相干的雜活,偷走了老師們的大部分時間。

      為孩子們設立的素質拓展活動,從周一到周五,輪番不停。積木比賽、巧手比賽、陶藝比賽、校園義賣、書畫展覽、情景劇比賽……這些名為“比賽”的小活動多如牛毛,只有想不到,沒有“賽”不了——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變成了可以去拿獎的任務。

      班主任自然而然就成了這些活動的“陪跑人”。


      參賽候選人、地點時間、所需材料,小楊全都記在日程本里,時間一到,就提醒孩子們去參加。而這些活動,小楊也常常需要參與策劃、貢獻腦洞。

      “迎檢”是小楊日常工作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隔三岔五的“校園評比”,老師們都要參與其中。“文明校園”檢查一來,小楊就要慌張幾天,帶著同學一起大掃除、做衛(wèi)生,給領導寫報告。

      每位代課老師都身兼數職。小楊兼職校內圖書館管理員,領導下達了參與“優(yōu)秀示范閱覽室”的指示,小楊立刻“開工”,午飯時間后整理閱覽室,拍照、上傳、填寫參選信息,寫管理心得,然后等待領導審核。


      那些掛在校門口、教室后的獎狀,背后都是老師們無窮無盡的瑣碎工作?!鞍褧r間耗費在各類‘評優(yōu)’上,無法專心教學,會讓我一瞬間懷疑,我們老師搞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?!?/font>

      所有的活動、工作都需要“留痕”——班級活動記錄、家長溝通記錄、上門家訪記錄、安全教育記錄、文明禮儀記錄……大大小小的活動,一個都不能落下——好像沒有白紙黑字,這些活動就不曾存在過。

      建檔案、寫方案、上傳、領導審批,最后才能執(zhí)行。就連家長會的講話稿,都需要領導過審,如果有哪句話不合適,小楊需要修改、再次提交。


      如今,“影像資料佐證”也成了活動證據的重要部分,一有活動,老師們就習慣了隨手“拍拍拍”。

      各類手冊、表格在小楊的辦公桌上輪流上陣:班級管理手冊、班主任手冊、學生成長手冊、師德師風自查報告,每個月第幾周、第幾天,要交什么手冊,讓老師們焦頭爛額。小楊的字越寫越飄逸,向辨識度頗低的“中醫(yī)體”進軍。

      “沒辦法,時間在后面趕著,不敢寫不快?!?/font>

      課題研究任務也少不了,“小學老師能研究出來什么?”——這樣的質疑鋪天蓋地。不過小楊從不辯解,她也嚴重懷疑自己的科研能力。

      德育、班隊、檔案記錄,都是課題的研究對象。研究內容東抄西湊、研究過程大量注水,是所有老師心知肚明的事實,但還是要走個流程——定題、寫方案、深入研究、寫報告、結題,沒有人能從這種無意義的“研究”中脫身。

      小楊作為語文老師,每周需要更新一次學校的公眾號。學校一有什么榮譽、活動、光榮事跡,都需要第一時間在公眾號向家長通知,按照領導要求,老師們都得參與轉發(fā)——“不轉不是X校人”。


      這些與教學任務無關的工作占據了小楊白天80%的時間,教學幾乎淪落成了校內每個老師的副業(yè)。

      備課從下班開始,批作業(yè)都在晚上。手寫教案與ppt制作同步進行,筆記本桌面上密密麻麻的各類文件夾要隔兩日清理,ppt多到電腦上已經存儲不了……

      說到這種無意義的忙碌,小楊說,“都是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惹的禍”。

      小學老師是塊“磚”,哪里需要哪里搬

      Morry是廈門市某重點小學的語文老師,今年帶班小學二年級,同時擔任班主任。

      “老師們令人羨慕的假期,實際上經常遭到侵犯?!盡orry很無奈。比如,廈門為了評選文明城市,需要大量的文明志愿者,小學老師們就被拉去充當志愿者。


      文明督導期間,Morry需要到社區(qū)服務。周末,Morry到所在社區(qū)掃地掃廁所,幫居民掃樓道。“有一次,社區(qū)大媽不滿意我做的工作,朝我吼了幾句,讓我重掃?!盡orry覺得委屈,因為志愿者的通知來得倉促,她根本來不及做任何準備。


      還有一次, Morry和同事們去幫交警輪流站崗,早晨7點開始,晚上7點結束,中間吃了頓飯,小憩了一會兒。正午溫度高達36℃,Morry一度感到眼前發(fā)白、腿腳發(fā)軟。

      一天下來,Morry感受到了交警的艱辛,但也隱隱覺得不對——所謂的文明志愿者,到底幫一線工作人員解決了什么問題?

      “政府分工不明確,導致很多事情一旦需要人手,都會拉我們老師去做?!盡orry說。

      一年級新生需要疫苗接種,Morry從社區(qū)的衛(wèi)生醫(yī)院取回一摞表格,一張張?zhí)顚?,校對日期、姓名,而這些,本應該是社區(qū)醫(yī)院的任務。


      教育局的“午托班”調查指示下來,Morry挨個詢問家長、發(fā)問卷,然后上報、提交。

      “大家似乎有一種錯覺,小學老師的時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?!薄谑牵W老師像塊磚,哪里需要,哪里搬。

      老師、家長疲憊的身后,是被架空的孩子

      壓垮一個成年人,只需要一個家長群。壓垮一個老師,只需要一個家長的舉報。

      老師、家長的頻繁互動,也意味著溝通事無巨細、不分時間段,老師們感覺并沒有真正地“下過班”。

      “如今,我們強調‘家?!献?,但是我們也在反思,這個過程是不是把孩子給架空了?”Morry反思。


      家長介入得太多,孩子變得愈發(fā)脆弱。

      在小楊看來,芝麻大的小事都需要在各個群里推送,及時告知領導、家長,本來挺好解決的問題,一經通報,就成了大問題。

      小楊講起過去一周里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——班里某個男孩在體育課上磕掉了門牙的一角,消息立刻在幾個群里傳開,小楊預感到大事不妙,只好用了一節(jié)課的時間在操場上替孩子“滿地找牙”。

      學校400米一圈的塑膠操場上,尋找一小塊牙齒就如同大海里撈針,好多次,小楊自以為發(fā)現了疑似牙齒的目標物,結果證明都是跑道上的白色塑膠顆粒。

      耗費了一個下午的“找牙”事件最終還是以家長、校長兩方的不愉快終結。末了,男孩的母親在電話里又重復了一遍——“孩子剛換牙不久,恒牙應該是陪孩子一輩子的”,語氣里盡顯哀怨。

      類似的小意外總是在消耗著老師們的時間。“孩子頭痛、手痛、膝蓋痛,父母都有可能打電話過來詢問情況。我們那一代人成長里再正常不過的磕磕碰碰,在現在的父母看來,好像都是勁爆消息?!毙钫f。


      過于依賴線上辦公和群聊,老師們需要見縫插針式地回復消息,還要避免手抖“串群”。

      數字化時代來臨之前,溝通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事,家長只是輔助?!罢埣议L”、“給家長打電話”是件很了不得的事兒,通常意味著孩子犯了大錯。

      然而,線上辦公普及、社交網絡普及,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,一個班50人左右,被家長們艾特、私信,晚上一會兒不看手機,微信未讀就變成三個紅色的小圓點。


      每晚的作業(yè)首先都要通知家長,如果忘記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總有孩子們會說“不知道作業(yè)是什么”,哪怕放學前,老師特地把作業(yè)強調了好多遍。

      “很多東西,原先只是教給孩子,現在也要教給家長”,剛過去的安全教育月,交規(guī)教育就進行了兩遍——一次是教給孩子,一次是教給家長。

      老師與家長之間你來我往,久而久之,有些家長群就成了老師的秘書委員會。打掃值日、班級活動,各位家長“爭先恐后”大顯身手、獻策獻力。比如群里通知了文藝匯演活動,就有積極的父母主動提出可以請到專業(yè)的舞蹈老師,給孩子們進行動作編排。

      公與私之間的模糊,讓老師們享受到了便捷,但也讓老師們承受了無數工作之外的壓力。Morry說,班上有家長的婚姻問題都要向她反復咨詢,一下子覺得身上的擔子重了很多。

      “老師,您的一句話大過天,畢竟我們說什么孩子都不聽。”類似的叮囑,Morry經常聽到。教育的使命感襲來,壓力感緊隨其后,這可能暗示著,孩子們生活的方方面面,老師都需要介入參與。


      老師是保姆、是心理咨詢師,也是一個周旋于各種瑣事的教育者,面對心靈愈發(fā)脆弱的孩子和同樣被“996”折磨的家長,老師們也一聲哀嘆——

    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“大山”,同時壓在了老師、家長、學生的背上,但是,先垮的卻是老師和家長。這樣的環(huán)境里,沒有一個人能夠幸免。(編輯/季朝香)

      最新評論

      0 條評論

     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      用戶反饋
      客戶端
      亚洲无码午间福利小电影,日本v亚洲v精品v,日本多人伦交在线观看,在线播放黄片免费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高清中字

        <s id="3dub2"></s>
          <sup id="3dub2"></sup>